
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, 供僧可超度七世父母,现世父母增福延寿!
2017-08-13 转自 福在菩提心
2017-08-13 转自 福在菩提心
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,俗称盂兰盆节或盂兰盆会。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《盂兰盆经》,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,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,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、延年益寿,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、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。‘盂兰’为倒悬之义,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;而‘盆’则为救护的器皿,所以盂兰盆有‘救倒悬’、‘解痛苦’的意义,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,以救倒悬之苦。 据《盂兰盆经》载: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,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,皮骨相连,日夜受苦,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;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,饭食还没入口,就全部变成火炭。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,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。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,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,具饭、百味五果、汲灌盆器、香油锭烛、床敷卧具、尽世甘美以著盆中,供养十方大德众僧。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,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。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情形告诉佛陀,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,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。由于这个因缘,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:‘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,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,佛欢喜日,备办百味饮食,广设盂兰盆供,供养众僧,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,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,得到快乐,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’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,斋僧供佛,沿习成例。 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<报父母恩咒>四十九遍,可报父母恩,现存父母延寿,去世父母超拔,如一日未诵,次日可补诵。 报父母恩咒原文 《报父母恩咒》:南无密栗多,哆婆曳娑诃 读音:南(na)无(mo)密(mi)栗(li)多(duo)哆(duo)婆(po)曳(yì)娑(suo)诃(he) 功德简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,佛传报父母恩咒,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恩咒四十九遍,可报父母恩,现存父母延寿,去世父母超拔,如一日未诵,次日可补诵。(尽孝之心又何止拘泥于七月啊!) 诵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经功德,普及父母於一切,四生六道与含灵,皆共同登圣觉岸。 愿以此功德,普及与一切,佛子与众生,咸共成佛道。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,去寺院或家中供佛斋僧,功德无量,无始以来父母眷属必获利益。 如果时间所限,可以在线礼佛,为父母祈福。以欢喜心瞻仰如来,也是解脱之因。 盂兰盆会的启建兴设,到唐代都还谨遵佛意,主要在供佛、供僧,以报答父母先亡。但是到了宋代,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,民间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‘中元地官节’、及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,变成‘祭鬼’。 此一习俗流传至今,中元普渡已成为民间七月的主要祭典,因此,七月又称为‘鬼月’。 事实上,为了祖先杀害生灵进行祭祀,并不能免除祖先的所受的苦痛,只要杀生就会减损祖先的福德,增加他们的罪业,反而会令祖先因此恶业而堕落。 因而,祭拜祖先,宜用水果等素食,不宜用酒、肉、烟、乃至杀生之物等徒增祖先罪过,令先人受更得的苦痛。 [农历七月:孝道月、报恩月] 在这个深富意义的月份里,我们应本着佛陀的慈悲训诲,并效法目犍连尊者的无尽孝思;除了应发心报答生身父母的亲恩之外,也要立愿普度一切的众生。七月,是个非常吉祥的月份,也是我们发心修学佛法、供僧积聚福德的好日子。 【父母十大恩情】 第一恩、怀胎守护恩;第二恩、临产受苦恩; 第三恩、生子忘忧恩;第四恩、咽苦吐甘恩; 第五恩、回干就湿恩;第六恩、哺乳养育恩; 第七恩、洗濯不净恩;第八恩、远行忆念恩; 第九恩、深加体恤恩;第十恩、究竟怜愍恩。 【诵咒回向文】 愿此报恩经功德,普及父母於一切, 四生六道与含灵,皆共同登圣觉岸。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,俗称盂兰盆节或盂兰盆会。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《盂兰盆经》,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,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,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、延年益寿,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、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。‘盂兰’为倒悬之义,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;而‘盆’则为救护的器皿,所以盂兰盆有‘救倒悬’、‘解痛苦’的意义,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,以救倒悬之苦。 据《盂兰盆经》载: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,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,皮骨相连,日夜受苦,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;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,饭食还没入口,就全部变成火炭。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,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。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,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,具饭、百味五果、汲灌盆器、香油锭烛、床敷卧具、尽世甘美以著盆中,供养十方大德众僧。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,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。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情形告诉佛陀,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,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。由于这个因缘,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:‘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,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,佛欢喜日,备办百味饮食,广设盂兰盆供,供养众僧,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,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,得到快乐,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’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,斋僧供佛,沿习成例。 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<报父母恩咒>四十九遍,可报父母恩,现存父母延寿,去世父母超拔,如一日未诵,次日可补诵。 报父母恩咒原文 《报父母恩咒》:南无密栗多,哆婆曳娑诃 读音:南(na)无(mo)密(mi)栗(li)多(duo)哆(duo)婆(po)曳(yì)娑(suo)诃(he) 功德简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,佛传报父母恩咒,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恩咒四十九遍,可报父母恩,现存父母延寿,去世父母超拔,如一日未诵,次日可补诵。(尽孝之心又何止拘泥于七月啊!) 诵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经功德,普及父母於一切,四生六道与含灵,皆共同登圣觉岸。 愿以此功德,普及与一切,佛子与众生,咸共成佛道。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,去寺院或家中供佛斋僧,功德无量,无始以来父母眷属必获利益。 如果时间所限,可以在线礼佛,为父母祈福。以欢喜心瞻仰如来,也是解脱之因。 盂兰盆会的启建兴设,到唐代都还谨遵佛意,主要在供佛、供僧,以报答父母先亡。但是到了宋代,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,民间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‘中元地官节’、及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,变成‘祭鬼’。 此一习俗流传至今,中元普渡已成为民间七月的主要祭典,因此,七月又称为‘鬼月’。 事实上,为了祖先杀害生灵进行祭祀,并不能免除祖先的所受的苦痛,只要杀生就会减损祖先的福德,增加他们的罪业,反而会令祖先因此恶业而堕落。 因而,祭拜祖先,宜用水果等素食,不宜用酒、肉、烟、乃至杀生之物等徒增祖先罪过,令先人受更得的苦痛。 [农历七月:孝道月、报恩月] 在这个深富意义的月份里,我们应本着佛陀的慈悲训诲,并效法目犍连尊者的无尽孝思;除了应发心报答生身父母的亲恩之外,也要立愿普度一切的众生。七月,是个非常吉祥的月份,也是我们发心修学佛法、供僧积聚福德的好日子。 【父母十大恩情】 第一恩、怀胎守护恩;第二恩、临产受苦恩; 第三恩、生子忘忧恩;第四恩、咽苦吐甘恩; 第五恩、回干就湿恩;第六恩、哺乳养育恩; 第七恩、洗濯不净恩;第八恩、远行忆念恩; 第九恩、深加体恤恩;第十恩、究竟怜愍恩。 【诵咒回向文】 愿此报恩经功德,普及父母於一切, 四生六道与含灵,皆共同登圣觉岸。 |
作者:铁岭保安禅寺 更新时间:2017-08-13 22:57